于和伟《走在回家的路上》用烟火气暖人心-中工娱乐-中工网
 

中工娱乐

综艺

于和伟《走在回家的路上》用烟火气暖人心

2020-10-10 13:00:48  来源:国际在线

  原标题:重回故乡感受家的温度 于和伟《走在回家的路上》用烟火气暖人心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演过英雄,也演过枭雄;演过商人,也演过浪子。对于和伟而言,每一段故事都是一场历练,每一个人物都是一次重生。如果想让角色在舞台上就位,就要在生活当中扎根。本周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推出的首档大型情感户外真人秀《走在回家的路上》,将跟随演员于和伟的脚步,回到他成长的故土辽宁抚顺,找寻最初的自己。

  再回故乡倍感温暖 烟火气中重拾自我

  作为家中的最小的孩子,于和伟从小就一直在哥哥姐姐的照顾中长大。虽然早已过了不惑之年,但是一回到故乡,他就变成了那个被家人宠爱的弟弟。得知他要回家,姐姐和姐夫算着时间,为他准备了热气腾腾的酸菜馅饺子。面对熟悉的味道,远道归来的于和伟倍感舒适:“两条腿在床上一盘,吃一口热乎的饺子,就觉得特别踏实”。

  在家人身边,就能感觉到踏实、温暖,这样朴素的烟火气就有一种魔力,瞬间卸下生活中的所有铠甲,重拾久违的轻松。

  除了五姐家的酸菜饺子,三哥早餐铺里的包子也是他心中故乡味道。凌晨,于和伟来到了三哥的早餐铺里,两个包子、一个茶叶蛋、一碗豆腐脑,简单的早餐就是他记忆中最真切的温暖。以往总是备受宠爱的于和伟,一边回忆着童年的记忆,一边和食客们唠着家常,再帮嫂子包几个包子,最后再帮哥哥叫卖。就是这种市井的体验,让于和伟难以言表的放松和自在。

  重回旧居追忆儿时往事 家庭给予温暖力量

  家人的美食让人留恋,但最让于和伟惦记的,还是曾经和家人一起住过的老宅。空置许久的居所略显破败,房间也有些逼仄。斑驳的墙壁、褪色的贴纸、毛线包裹着的座机、腌咸菜的瓷缸,房间里的物件仿佛将时间凝滞,一切都宛如停留在二十年前。于和伟上学时的光景、家人的欢声笑语好像从未消失,通过这些老物件保存在了房间里。

  当于和伟拨动墙壁上的老式挂钟,钟声响起的一刻,宛如时间隧道一样,儿时的记忆纷纷涌上心头。“我少年到青年都在这个房子里,有很多我成长的记忆。虽然现在爸妈都不在了,但是我就感觉这个房子有我妈妈的气息。”于和伟动情地说。房间虽小,但这个房间里留下的是他热热闹闹、充满亲情的童年,尽管旧居早已无人居住,但回到旧居就有一种回到起点的踏实、充实和温暖。

  对于和伟而言,重回故土便是回到梦想和生活的起点。在这里,“家”是哥哥早餐铺里的谈笑风生,是怀念逝去父母时内心涌现的温暖,也是重回旧居时的眷恋。不忘最初来时路,方知未来向何行。10月11日晚21:00,央视综艺频道《走在回家的路上》将继续治愈之旅,与于和伟一起,感受、体会“家”在人生中的重量。

编辑:高冲
 

娱乐头条

  • 500余部全球影片展映丝路国际电影节

    处处皆光影,相约在长安。10月8日,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影院展映环节全面开启,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101部影片将在电影院与观众见面。
    2020-10-10 11:04:00

  • 国庆档票房突破39亿 电影市场正在复苏

    今年国庆恰逢中秋,迎来8天的长假。在刚刚结束的假期里,近1亿人次走进电影院享受光影视听盛宴。10月1日至8日,全国电影票房突破39亿元。这一数据充分说明,电影市场正在复苏。
    2020-10-10 08:10:40

精彩图库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优势栏目

    聚焦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 优势栏目

    男星高以翔节目猝死 年仅35岁

  • 优势栏目

    过边检不是走红毯 法治面前没有明星通...

  • 优势栏目

    王源 连你这个BOY也抽上烟了?

 

娱评

  • 歌手贾凡现场为何落泪不止?

    “原来我们的乡村发展得这么好!”中国首档乡村振兴融媒推介节目《田园中国》9月27日播出第一期后,引发观众对中国田园新面貌的惊叹。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幸福故事。
  • 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

    从漫长的人类艺术发展来看,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可以说,时代精神是艺术创作如影随形的基因序列和永恒动力。
  • 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

    从漫长的人类艺术发展来看,任何艺术都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可以说,时代精神是艺术创作如影随形的基因序列和永恒动力。
  • 每个情节都能上“热搜”就是现实主义的回归...

    今天,衡量好作品的标准不仅有审美的量尺,数据也正成为新要素。随着一批话题剧的崛起,如何让流行与艺术的价值分叉缩小而非扩大,或许正是我们正视这一问题的契机。
  • 书写女排精神的时代意义

    中国人不会忘记那一幕:1981年,人们通过电视和收音机听到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的消息,在北京,人们涌向天安门广场,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