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受中国动画影响……日中动漫有多少“不谋而合”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宫崎骏受中国动画影响……日中动漫有多少“不谋而合”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9-18 10:53

  原标题:宫崎骏受中国动画影响……日中动漫有多少“不谋而合”

  中新网9月18日电 澳洲网日前刊发题为《宫崎骏受中国动画影响...日中动漫有多少“不谋而合”》的评论指出,日中两国的动画发展历程和人们对动画的态度有不谋而合之处,并非偶然,实际上,日中动画产业发展过程中多有相通和相互借鉴之处。

  全文摘编如下:

  近日,一部以孙悟空、雪孩子、葫芦娃等动漫人物为主角的北京冬奥会宣传片冲上热搜。上海美影厂携自家动画人物为冬奥助阵,唤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也让大众再次关注宣传片中的动画元素。日本是动画大国,日本的很多宣传片也有动画内容,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宣传片《日本的一天》中就有动画《凉宫春日的忧郁》ED“SOS团舞”片段。

  动画是受众群体最广的大众娱乐产品之一,很多动画形象深受人们喜爱,有些动画甚至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凉宫春日的忧郁》第一季于2006年播出后火遍全球,2009年播出的第二季和2010年的剧场版《凉宫春日的消失》将作品人气进一步推高。作为开创“轻改时代”的动画作品,“凉宫系列”的影响不仅限于日本国内,世界各国动漫迷都深深着迷,这部动画也因此被称为“一亿人的凉宫”。跳团舞是动漫迷最热衷的活动,曾有数百人在秋叶原集体跳团舞引起轰动,作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SOS团舞”被纳入了日本的国家形象宣传片。

  日本是最大动画输出国之一,中国是全球最大动画市场之一,两国动画产业发展路径有很大差异,但日中动画却又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除了两国都常在宣传时使用动画元素外,在动画创作方面也有不少相近之处。1946年,熊川正雄导演了日本战后第一部反战动画《魔法笔》,讲述少年获得了能够画物成真的魔法笔,用魔法笔在被战火摧毁的家园上画出繁华都市的故事。1955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了木偶动画《神笔》,这部动画虽立意与《魔法笔》不同,但也是讲述少年获得画物成真的画笔的故事,《神笔》也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美术片。进入网络时代后,日中两国的动画创作主题也紧跟时代,“网文改编”动画崛起,在中国,引领这一风潮的是以网游和异世界为背景《全职高手》,日本同时期也诞生了开“网文改编”先河的《刀剑神域》。

  日中两国的动画发展历程和人们对动画的态度有不谋而合之处,并非偶然,实际上,日中动画产业发展过程中多有相通和相互借鉴之处。日本最早的TV动画是1963年播出的《铁臂阿童木》,这部动画也是中国最早引进的外国TV动画。日本战后动画起步时期使用的是从美国引进的赛璐珞板上作画的技术,这种制作方式成本很高,且作画、上色都费时费力。当时的日本动画业界备受资金短缺困扰,为降低成本和工时,手冢治虫确立了“有限动画”原则,也就是除人物外,画面中的景物全都不动,从而就减少了工作量和耗材量。

  “有限动画”虽解了日本动画产业燃眉之急,但画面质量较差,上世纪80年代,宫崎骏为代表的新一代动画人打破了“有限动画”的限制,开始制作更为精良的动画大片。宫崎骏在职业生涯早期也曾受到中国动画影响。上世纪60到80年代是中国动画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创作出了《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葫芦兄弟》等名作。这时的中国动画,不仅选材新颖,剧情丰富,在作画手法上也力求创新。《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风格,《九色鹿》用动画手法重现敦煌壁画,《葫芦娃》虽是传统剪纸动画,但动作戏非常流畅。这些以大胆创意和娴熟技法来丰富观众视觉感受的作品,对宫崎骏“精工”“大制作”的创作理念有着很大影响。

  进入21世纪,日中动画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由于发展路径不同,两国动画产业也呈现出很大差异。日本动画以高质量的手绘见长,虽也在制作时大量使用3D技术,但大部分作品都采用“3渲2”手法,最终仍以2D呈现。中国动画公司大量从游戏等行业吸收3D制作人员,在3D方面技术实力很强,而手绘作画却存在短板,因此中国动画中3D动画占比越来越大。尽管如此,日中两国动画产业合作仍在深化,由于两国动画产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共通之处,两国企业可以在动画制作时开展深度合作。以作品质量高著称的动画工房、京都动画等公司,将部分制作外包给中国公司,有些中国动画公司还拥有了可以承接“整集统包”的能力。

  产业交流加深让日中两国动画业界发展模式开始趋同,日中动画也开始出现诸多“通病”。日中动画产业最大的短板都在剧情,动画导演大都出身于画师,对色彩、镜头使用等都颇有造诣,但很多人“不会讲故事”,导致两国都出现了大量画面(特效)满分、剧情却存在严重问题的作品。比如中国的《灵笼》就因剧情节奏不合理、人物对话设计失败而饱受诟病,日本的《熊巫女》《甲铁城的卡巴内瑞》《全员恶玉》等开播时,备受好评的作品也因后期剧情突然“暴走”而烂尾。

  在日中动画新作中,“轻(小说)改”“漫(画)改”动画和与游戏等娱乐产品联动企划的动画占比越来越大,原创动画佳作越来越少。原创能力是动画产业生命力所在,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原创风险越来越大。日本仍在坚持原创的动画公司中,只有bones、Production IG等少数公司能保持稳定经营,曾制作过《天使的心跳》《白箱》等大作的P.A.works因接连几个原创企划失利而陷入困境。动画公司越来越倾向制作稳赚不赔的改编动画,结果加速了原创能力的衰退,形成恶性循环。

  正因如此,虽然日中动画市场和产业都日趋繁荣,但《新世纪福音战士》《星际牛仔》《魔法少女小圆》那样具有开创性和极高影响力的原创动画越来越少。缺乏原创能力,动画公司将成为资方和版权方的“打工仔”,动画产业也会沦为游戏等娱乐产业的附庸。要避免此类状况,日中动画公司都不应再满足于一时安逸,而需携手培育更多有创意的人才,打造更加健康的产业基础。

责任编辑:刘涵越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