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点溯源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复杂艰辛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从原点溯源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复杂艰辛

——评电视剧《中流击水》

来源:文汇报
2021-08-11 07:52

  原标题:从原点溯源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复杂艰辛(主题)

  ——评电视剧《中流击水》(副题)

观点提要

《中流击水》在客观叙述历史过程的同时,不忘挖掘建党精神,既可以作为电视剧欣赏,也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来学习。

《中流击水》真实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井冈山会师的那段历史。前半程的历史大事件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胜利、胜利果实被新军阀蒋介石篡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及国共合作破裂;到了后半程,在大革命陷入低潮的逆流中,中国共产党人揩干净身上的血迹,勇立潮头、奋起反抗,最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朱德带领南昌起义余部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踏上中国革命的新征程。

该片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电视剧《中流击水》剧照

既准确把握历史走向,又生动还原历史真相

众所周知,统一战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但许多观众比较熟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与国民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对而言,党在大革命时期建立的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许多人便不那么熟悉了。

《中流击水》详细描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立实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尽快改变十分弱小的境地,在孙中山的倡导,共产国际的指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力促下,建立起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历史进程。这期间国共双方内外部虽然都经历了复杂、尖锐的斗争,依然赢得了北伐战争胜利。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终因双方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所持的阶级立场不同、实现的革命目标不同,随着新军阀蒋介石的背叛革命而走向破裂。

该剧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史观,准确把握了这段历史的走向,以鲜为人知的细节和生动的故事再现了这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具有填补影视剧空白的意义。该片基本史实无误,再现了重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艰辛探索、不懈追求的主题和主线。

丰富青年毛泽东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荧屏形象

文艺创作有“写不尽的毛泽东”一说。在荧屏中,我们了解和认识了许多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形象和伟绩,但对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毛泽东还是比较陌生的。尤其对他在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作用,不甚了了。《中流击水》的一层重要意义便是,对青年毛泽东在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的政治主张和在中共中央领导层及农民运动中的作用给予充分展示。

该剧以大量事实和生动的对话再现了青年毛泽东追求真理、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过程,实事求是地描写了陈独秀、李大钊对他的影响;也详尽地介绍了毛泽东对陈独秀忽视农民运动、一切服从国民党的右倾错误的批评。同时充分展示了毛泽东与国民党右派反共行为斗争的智慧和勇气。这种勇气和智慧来自于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知,对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疾苦的了解与同情。正因为此,他能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带领秋收起义失利的队伍走向农村去保留革命火种,开辟井冈山新的革命道路。这无疑大大强化了毛泽东作为党和新中国缔造者之一当之无愧的历史地位。

值得肯定的是,剧中选择新人王仁君饰演青年毛泽东很成功,形神相似,特别是眼神很有感染力,举止言谈恰到好处,不拔高也不简单化。演员的表演成功还原了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内在气质和稳健沉着、行事缜密的外在作风。应该说是该剧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客观塑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人物群像

历史人物的群像可谓《中流击水》的一大亮点。当创作者把目光投向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历史人物的群像如何勾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优劣。

《中流击水》塑造的李大钊可谓光彩夺目、深入人心,人物之光源于信仰之光,人格的魅力则离不开剧本细节、演员表演的多重合力。该剧选择了资深演员董勇扮演李大钊,从外形和气质上都十分接近。李大钊当之无愧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不仅具有深邃的理论涵养和学者气度,而且是一位怀揣远大理想、抱定救国之志、真正为真理献身的忠厚长者。剧中对他的绞刑做出了让人动容的处理——在绞刑架前,李大钊从容不迫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这一镜头,让人久久挥之不去。

这些年随着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党史界对陈独秀的总体评价已发生较大的变化。在《觉醒年代》充分肯定他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中流击水》对他在建党、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也给予真实的描述和客观的肯定。剧中肯定了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对陈独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应负的党内责任也做了基本符合史实的叙述。

百年前中共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复杂的历史背景中,还出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流击水》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刻画比较到位。长于扮演孙中山的马少骅,此次又将孙中山坚定推翻北洋军阀、在失败中找到联俄联共道路、真诚与共产党合作的气度和决心,展示得细腻深刻。对北洋军阀、国民党老右派的代表人物、新军阀蒋介石的描写真实可信,既没有脸谱化,也没有进行粉饰。对中共建立初期党内的分歧和争论做了比较多的介绍,反映了党处于幼年时期的特点。比如用不少笔墨叙述了党的理论家李达的思想主张,这在以前的作品中未曾涉猎,充分说明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复杂和艰辛。肯定革命者之间认识上虽有分歧,并不否认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曾在历史上起过的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态度。由李达反思自己脱党的行为,得出中国共产党走过道路正确和艰难的结论具有说服力。

总体而言,《中流击水》在客观叙述历史过程的同时,不忘挖掘建党精神,着力刻画共产党人追求真理、舍己为民的神圣使命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任务,很好地诠释了共产党人来到这个世界的初心;同时还生动塑造了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挺、陈延年等一大批敢为人先、不屈不挠,为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极具感染力。这部作品既可以作为电视剧欣赏,也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来学习。

(张琦 作者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