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焦裕禄》主演郭晓东:这是我流泪最多的一部戏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我的父亲焦裕禄》主演郭晓东:这是我流泪最多的一部戏

来源:齐鲁晚报
2021-08-08 08:47

  原标题:专访《我的父亲焦裕禄》主演郭晓东(引题)

  “这是我流泪最多的一部戏”(主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刘雨涵 实习生 张修岩

  能够明显感觉到,郭晓东为焦裕禄这个角色着迷了。当采访问题一个个抛出,郭晓东回复的言语中,不时有因为激动而产生的轻微颤抖。在采访的尾声,依然有种掏心掏肺式的热忱,“等到你看了电影之后,如果还想再找我聊点,直接联系我就行!为了这部电影,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

  此次郭晓东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时,他所主演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还未正式上映。8月6日,该片在全国上映,这是继1990年的电影《焦裕禄》和2012年的电视剧《焦裕禄》之后,焦裕禄的形象第三次呈现在影视作品之中。出演这个人物,郭晓东说,“我前半生所有的人生经验和专业能力,就是为了今天能够来演焦裕禄书记而准备的。他是我表演生涯当中对于前面过往的一个总结。”

  命中注定的相遇

  能够出演焦裕禄,对郭晓东来说,正是应了那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一直想演一个正能量、有担当、有温度、有大爱的人物,而当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中焦裕禄这个角色的橄榄枝向郭晓东抛过来时,他感觉,仿佛瞬间有一束阳光直接投射到自己的内心,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简直是太好了,这正是我想要的。我觉得冥冥之中,这是我和焦书记命中注定的一次相遇。”

  70后的郭晓东和20后的焦裕禄相差了50多岁,焦裕禄算是他的祖父辈。而从郭晓东的老家临沂莒南,到焦裕禄的老家淄博博山,驱车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两人也算是半个老乡。郭晓东从小对于焦裕禄的各种事迹和故事都耳濡目染,联想焦裕禄,立马就有几个关键词在他脑海中迸出来:好干部、好党员、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而当郭晓东和二姐——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见面聊过之后,他对焦裕禄的印象,从高大伟岸变成了温情脉脉。

  第一次见面,焦守云对他说,“晓东,你知道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吗?就是在我能叫‘爸爸’的时候,没能多叫几声。”焦守云第一次到兰考,见了父亲没有叫出“爸爸”,而是称呼“书记”,在那之后六个月,焦裕禄便去世了。焦守云的一席话刺痛了郭晓东,也一下子捅破了他对于这个人物的理解,让他找到了突破口。“其实我父亲离开我也20多年了,二姐的那句话说出来,瞬间让我觉得我们就像是两个没有爸爸的孩子,在一起相互取暖、相互依偎。我也瞬间懂了焦书记,以前觉得他就是一个人民好公仆的形象,但是我们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爸爸,他也是个儿子,也是个丈夫。”

  这正是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的不同之处,它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的口述回忆改编创作,是一部从家人视角出发来重塑焦裕禄形象的影片。焦守云同时担任了影片的监制,总制片人余音是她的儿子,也就是焦裕禄的外孙。余音说,1990年版的电影《焦裕禄》已经成为经典,但他们想在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的视角之外,拍出一个更真实、更有温度、不带任何符号标记的焦裕禄。“他冬天出去,经常穿着单衣回来,因为他把大衣棉袄给别人了,他见不得别人受苦,这是我在创作过程中抓到的最准确的东西。有这个东西,才有底气把他拍成我们身边的人。”

  影片中的焦裕禄,他会带着女儿在街头吆喝卖咸菜。他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他相当具有语言天赋,自学了俄语,能够和俄罗斯专家进行对话。他还科技攻关打造了中国第一台卷扬机。甚至他的文艺浪漫细胞也非常活跃:不仅表演舞台戏,吹拉弹唱全会,还和妻子跳起交谊舞,互相喂糖。演完之后郭晓东也是叹为观止,“你不知道原来焦书记会有这么丰富的一面,真的是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笨方法让角色附体

  郭晓东承认,演员其实都害怕出演真实的传记性人物。“要把那些真实事件用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到位,最终能够不违和地呈现在大银幕上,确实需要花时间、花功夫、花精力。”

  于是郭晓东花了5个多月的时间去体验生活,中间别的活儿一概没接。“我就想能够让自己全身心地放在这个人物里,尽最大努力去了解焦书记的点点滴滴。”当年焦裕禄在兰考去过的那些村子,郭晓东又重走了一遍,还跟村民们一起种地、刨红薯。当年和焦裕禄一起抗击三害的领导、工友们,郭晓东也采访交流了一遍。甚至郭晓东还跟着去了焦裕禄的老家,给他的先人上坟。

  “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些?就是想要在这些点点滴滴的过程当中,尽量多捕捉到当年的一些信息,去寻找到焦书记当初内心中的某些东西,能够和现在的我相连。我觉得这是一种属于魂魄的东西,那种魂魄一旦立起来,这个人物才会走进我的内心。”一起前去河南采风的影片编剧高满堂,在他们第一次采风结束和影片首映式的当晚,说了同样的一句话,“晓东,我觉得你已经是焦裕禄附体了。”

  这句话也许并不夸张。影片导演范元说,当时剧组有个口号是“边拍焦裕禄,边学焦裕禄”,而作为主演的郭晓东是头号的身体力行者。拍摄之前,郭晓东的体重是81公斤,拍摄结束,只剩66公斤了,3个月的时间里直降30斤。“演这部戏我从头到尾就没让自己吃饱过一次,每次就只吃三成饱就够了。我想焦书记当年就应该一直是吃不饱的,所以我要保持这个状态演下去。”在拍摄焦裕禄治理风沙的戏份时,郭晓东坚持不喝水,希望让大风把自己的嘴唇自然吹干、吹裂,他觉得这才是最好的妆效,靠化妆是画不出来的。“就算是要喝水,我都是用吸管喝,不敢碰到嘴唇。”为了演出焦裕禄最后弥留之际的状态,他甚至连睡觉的环节也省掉了,开拍前还要再做200来个俯卧撑,就是为了能够达到那种恍惚虚脱的状态。

  郭晓东坦言,这是自己流泪最多的一部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愧对“焦裕禄”这三个字。“我不是那种很有灵气的演员,我是一个笨演员,所以只能用这种最笨的方法,去给自己找最坚实的内心基础。”

  看到郭晓东的表演,同为演员的妻子程莉莎感慨说,“一个演员塑造角色的最高境界不是演他,而是感受他。”在《我的父亲焦裕禄》首映式之后,程莉莎久久难以平复激动之情,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我看着屏幕上的这个男人,竟然有点分不清,他是徐俊雅的丈夫焦裕禄还是我的丈夫郭晓东。郭晓东版的焦裕禄,允许我先偷偷地骄傲一会儿!”

  诚意打动观众

  在郭晓东之前,还有李雪健和王洛勇都曾出演过焦裕禄。尤其是李雪健版的焦裕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雪健的那张脸,几乎和焦裕禄画上了等号。而大家想到焦裕禄,脑海中也会浮现出李雪健的样子。“雪健老师版的《焦裕禄》,的的确确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最开始我是有压力的,但是我觉得我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扛起传承焦裕禄精神的这面大旗,所以跟这个比起来,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他说,作为晚辈,其实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今天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继续向上攀爬。”他先是把之前的影视版本都看了一遍,又决定放下,走出来。“从我这么多年来对于创作表演的经验来讲,我觉得用我自己的方式进入可能会更好,不能受到前作的干扰。”

  郭晓东来出演焦裕禄的一大优势在于,他们同样都是山东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内敛、坚韧的性格基因,同样流淌在血液中。“我和焦书记都是那种很轴的人,所以我能特别懂他。而且我认为‘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是一种不言弃、不放弃、坚持到底的精神品质。”

  被总结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一块精神丰碑。5个月的体验加上3个月的拍摄,让郭晓东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他身上是种子力量的精神,这种力量是积极向上的,有一个指引和一种信仰,哪里有阳光就往哪里去,哪怕身上压着一块巨石或者一座大山,它都要拼命从旁边拱出来。”

  影片中的一句台词让郭晓东的记忆尤为深刻,那是焦裕禄的母亲对儿子的叮嘱:“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你要是个好人,那颗星就是亮的,你要是个坏人,那颗星就是暗的。”做个好人,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心里时时刻刻装着别人,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朴素的道理。“大家现在都在说学习党性,我觉得人性最光辉的那一面,就是党性。”

  在《我的父亲焦裕禄》此前的点映场中,很多观众看完影片都哭得把口罩打湿了。有观众说,这是“年度最催泪献礼片”,编剧史航在看完影片后也红着眼眶说,“这部影片充满了人情味,让人相信世界上这样的人是真实存在的。”郭晓东将之称为一部“不怕看,但是怕你不看”的电影,“只要是一个怀有悲悯之心的人,都会为之动容的。”

  主旋律作品如何能够打动观众?郭晓东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复杂到让他无法作答,也可以简单到用两个字回应——真诚。“只要你能真诚地对待观众,大家一定是能够感受得到你这份诚意的。”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