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摇篮》怎样才能超越经典前作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啊摇篮》怎样才能超越经典前作

来源:北京晚报
2021-05-19 15:40

  原标题:《啊摇篮》怎样才能超越经典前作

  北京晚报记者 李夏至

  正在各大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啊摇篮》,讲述我党在抗战中开辟的保育事业。剧中,唐素素是一位从上海来到延安的知识青年,来延安找寻自己的未婚夫。剧集开始就集中反映她对革命的模糊憧憬和浪漫向往,而后参加筹建保育院工作。这样一个形象,固然可以理解是为了让今天的观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延安对年轻人的改造,但年轻演员过于浮夸的演技,实在是让整部剧减分。

  唐素素的设定是一个没有经历过革命洗礼的小姑娘,但故事本身定位于抗战年代,唐素素出场就拿着周璇的签名照换饭,俨然是当代追星族的表现,实在让人有些穿越。唐素素初到延安,碰到炮火轰炸就吓得花容失色,演员过于夸张的表现让不少观众觉得,这似乎不是抗战时期的女青年,反倒像是一个“穿越”过去、没有任何时代依托的当代少女。

  《啊摇篮》整体讲述的故事也相对琐碎,从给孩子们吃饭穿衣、安排生活起居,到处理保育院小家伙们的各种矛盾冲突,几乎每集都有新的育儿难题摆在保育员面前。在40集的长度里,相对轻松幽默的表述方式,尽管覆盖了保育院的方方面面,但多少给人一种过于琐碎之感。剧中孩子们的问题也都过于现代,保育院聚集了天南海北的孩子,让这些孩子如何融入集体的细节不多,反倒是大量的笔墨聚焦在保育员如何收服熊孩子,他们每天都在与调皮捣蛋的熊孩子、饥饿娃之间“斗智斗勇”。

  在延安保育院的历史上,曾先后历经过“大战百日咳”“敌机轰炸”“中外记者参观团”等多个真实历史事件,丑子冈(海青饰)和她的延安保育院也见证了中国革命从积弱走向强大的光辉历程,这些丰富的素材其实都给《啊摇篮》提供了足够丰实的创作土壤。也有不少观众认为,延安保育院中的孩子们,不少都是孤儿,有烈士遗孤,也有革命将领的后代,每一个孩子的故事都比剧中的育儿故事更精彩。有网友指出,剧情并不“解渴”,“如果能够多介绍一些这些孩子的成长背景和后来的作为,是不是也不枉为保卫他们辛苦付出甚至流血牺牲的‘丑妈妈’们?”

  在电视剧版本之前,《啊摇篮》也曾有过经典的电影版本,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祝希娟、张勇手、马晓晴等主演,影片还曾获得了1979年的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影片原名《马背摇篮》,原作者本来打算把影片变成战争戏,讲述保育院如何在“上有飞机下有炸弹,前有洪水后有追兵”的艰难环境中成长,但最终却被谢晋改成了以人为主,深入挖掘人性情感的经典之作。剧版《啊摇篮》基本延续了这一思路,但剧版增加的唐素素的故事线,以及保育院中的育儿大战,更多是为了让剧集更有可看性,而真正的意义和情感价值却有所削弱。这或许是这类历史题材剧创作需要面对的难题,但只有“好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