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微电影技术与情怀兼具 - 文娱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评委为参赛者支招:

好的微电影技术与情怀兼具

来源:齐鲁晚报
2021-05-19 14:12

  原标题:评委为参赛者支招:(引题)

  好的微电影技术与情怀兼具(主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睿

  “心中的赞歌”第十四届(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目前正面向全国征集作品,大赛报名截止日期为5月30日。在最后的报名阶段,曾担任多届(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评委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吴向阳教授,5月18日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解读本届大赛,为参赛者支招。

  2020年第十三届(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获奖作品《目的地》剧照。

  微电影是

  “见微知著”的艺术

  第十四届(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以“心中的赞歌”为主题,鼓励青年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从不同侧面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记录当代中国人民团结奋进、追梦逐梦的时代风采,彰显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自2008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此前已经举办了十三届,被广大青年誉为“青春的舞台,影像的盛宴”。谈到大赛的主题,吴向阳教授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主题不是为了限定,而是引导全社会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主题只是框架,但是社会各行各业、各个角度都可以反映这个主题的内容,因为微电影本身就是见微知著的一个整体宏观的艺术创作。”吴教授表示,大赛设置主题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在创意方面有先入为主的宏观概念,参赛选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方向“百花齐放”地创作,“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激励所有人群对于主题的认知,用影像表达完成一个又一个具体作品的体现。”

  第十四届(中国)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报名截止日期为5月30日,报名截止后将进入集中评审环节。吴向阳教授告诉记者,届时大赛将邀请各行业专家进行综合评选,“收集完作品我们将按计划展开初选环节,评审来自于各行业,包括影视行业、教育行业、新闻媒体在内,从社会各角度来参与作品的综合遴选;终评时大赛将邀请业界具有知名度的专家们来进行评审工作。”

  作品规范的问题不可忽视。吴教授表示,大多数作者在拍摄时更加享受拍摄的过程,前期的准备期比较短,“选手们在拍摄时需要关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光影关系和声音,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技巧设计,这一块大家还是有点仓促,前期做得不够。年轻人还是特别关注拍摄过程,因为它好玩,有流程步骤也有现实感,前期更多是主创团队的工作,但是主创团队的年轻人又没有经验。所以希望年轻人多和老师甚至和专业公司进行全方位的接触与合作,把前期工作的份额和重视度增加,然后在制作当中才会避免一些低级错误。”

  作品细节

  要符合行业标准

  按照往年经验,参赛作品主要来源于社会和高校,吴教授分别针对两种来源类型的作品给出了相关建议。

  “来源于社会的作品大都由专业影视公司制作,他们整体的制作水平很高,制作团队有完整的影像创作链条。”吴教授表示,许多专业公司的作品更加注重制作技术,但创意稍显薄弱,“这些作品我觉得可以在质量、艺术性和思想性质上并重,可以在提升制作能力的同时,更多关注社会问题、正能量以及价值观,对应主题应该更加明确。”吴教授还表示,希望专业公司能够在拍摄细节上提升对行业标准的认同:“比如说场景、人物、造型等方面要符合行业标准,甚至能提升到行业最高水平。”

  对于高校学生作品来说,吴教授表示学生的想法不错,“有些学生的作品相对而言还比较青涩,从青春视角结合他们自己的年龄和认识深度,去拍摄符合年轻人视角的作品,可以提高作品的完成度。”吴教授提到,学生单元作品要注意对主题的关注、理解、表达以及故事细节的控制,“去年有些片子虽然很有想法,但是由于太表面化,对人物刻画的细节、故事叙事的细节控制有所欠缺,就显得薄弱。”

  吴教授认为,随着现在自媒体平台传播的日益完善和技术完备,影像传播成为较重要的传播媒介,因此年轻人本身就有对影像表达的自觉性,“微电影在影像中是一个重要的具有艺术属性的作品,微电影的魅力在于‘电影’两个字,它既需要技术,也需要情怀。现在网络的传播性和信息平台的多样化,让年轻人的敏感度更高,我们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责任编辑: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