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特别的音乐“蓉漂” 他把蔬菜水果变成了乐器-中工娱乐-中工网

中工娱乐

音乐封面

 

做一个特别的音乐“蓉漂” 他把蔬菜水果变成了乐器

2019-02-02 09:05:06  来源:成都商报

  用水管演奏《梅花三弄》

  1月30日中午,成都环球中心二楼,一个企业的新春团拜会正在热闹进行中。

  轮到人称“音乐怪才”的邵帅上了。他站在舞台中央,身边放了个架子,上面挂着8样乐器。

  背景音乐一响,这位身穿灰色休闲西服、脑后扎了个艺术小辫的年轻人,娴熟地从架子上取下一只葫芦丝,一曲欢乐的新春舞曲响起。不到10分钟,他已经演奏了5种乐器:葫芦丝、排箫、竹笛、巴乌、筚篥,这些民族乐器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阿里郎》等流畅动听,台下掌声不断。

  紧接着,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他拿出了第6件乐器,居然是一个安着水龙头的PVC水管!“这是我原创开发的一件水管乐器,给大家演奏一曲《梅花三弄》。”曲毕,许多人站到了中间过道,想看清楚不可能的乐器里怎么传出了美妙的声音。第7件,更神奇,居然是一支医用注射器,放在嘴边,一推一抽间,四川名曲《康定情歌》飞了出来。叫好声、掌声响起,然而,邵帅却说:“把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开发成乐器,我还有好多件,包括用胡萝卜、苹果等。”

  当邵帅用萨克斯收官时,欢乐的氛围达到顶点。人们记住了这个用水管、注射器和蔬菜水果作乐器的年轻音乐人。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7套“佳七有约·聚焦三农”栏目将播出“五洲唱响乐团”黑人男主唱、尼日利亚籍歌手好弟与邵帅在四川青神县的演出,那里面,邵帅手里的乐器居然是一个椪柑!

  惊奇吧!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来自黑龙江的音乐“蓉漂”。

  喜欢琢磨声音开始研发生活乐器

  出生于1987年的邵帅是黑龙江人,少年时期开始学习长号、萨克斯,2005年考入山东省艺术学院萨克斯演奏专业。毕业后,他和同学组成乐团四处演出,陆续学会了箫、笛、单簧管等多样乐器,“技多不压身”的理念让他不断去尝试新的音乐表达。

  2011年元旦,因为一个演出,邵帅“漂”进了成都,“漂”进了四川,成为了一名“蓉漂”。“我一直很向往成都,一是这里气候、景色好,二是这里的艺术氛围、音乐氛围都很浓厚,我想在这里扎根发展。”因为会多种乐器,舞台上与观众的互动氛围也好,邵帅如愿以偿,在成都扎下根来,演出的邀请越来越多。

  邵帅从小就对声音敏感,小的时候偶然发现两只勺子落在地上声音都会不同。后来,系统学习了音乐理论后,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变成乐器呢?根据音乐原理,凡是发生振动的物品,都能发出声音,就都具备了成为乐器的可能性,那我能不能尝试开发一下呢?

  2013年,演出闲暇的时候,邵帅就在家里鼓捣。研发什么呢?当他看到水龙头时,灵感来了——这是千家万户都离不开的物品,最平常也最容易被忽略,如果开发成功,对于生态环保不也有好处吗?

  此后,他家附近的五金店就经常接待这位顾客,3米、5米,一次又一次来买PVC水管,终于有店老板忍不住问他:“兄弟,你家里是搞啥子的?装修还是水暖安装?”邵帅哈哈一笑说:“我在试验把它变成乐器。”对方惊奇地张大了嘴。

  不断地试验PVC水管的音孔高低、大小、多少、长短,以及音高音准,埋头试验了半个多月后,邵帅终于成功开发了水龙头乐器,通过它发出的空灵、悠远如笛的声音,来演奏一些抒情曲目,结果广受欢迎。

  邵帅尝到甜头后又陆续开发了注射器、可乐瓶、红酒杯等生活乐器。“我记得研发注射器的时候,我去药店、诊所买注射器,医生们一边说没有一边用怀疑鄙视的眼光看我,怕我是不走正道的人。”邵帅哭笑不得,最后找到成都最大的医疗器械专卖店,向售货员恳求:“我是买来做乐器的,你看这是我之前开发的水管乐器。”售货员眼睛瞪得溜圆,看了照片后,一下子从库房取来了100支一包的注射器,说:“都给你!年轻人有想法,好生整!”原来,邵帅是通过小时候学长号的经验,运用气流加振动的原理,来开发乐器的。

  经常在演出中遇到有观众想了解怎么在生活物品中寻找音乐,邵帅就用一组7个碗来示范,通过向碗里加水的多少,来形成音阶,再演奏乐曲。每每此时,欢众既恍然大悟又钦佩不已,“气痴者迷”,果然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把胡萝卜椪柑变成乐器

  2016年,在一次演出中,四川电视台《新闻现场》记者发现了邵帅的特殊才华,随后做了一期人物专访,音乐“蓉漂”邵帅被许多人关注。后来,央视7套《美丽乡村快乐行》栏目向他发出邀约,参加在各地的演出。

  2017年10月,《美丽乡村快乐行》来到凉山州会理县演出。行前,导演给邵帅出了一道题:咱们去乡村演出,能不能开发一件农民群众熟悉的生活物品做乐器?这能更有贴近性,也可以号召更多的人珍惜物品,更环保。

  邵帅觉得很有意思,想来想去,他找来一根胡萝卜,用特别的手法将它掏空作孔,然后利用口腔吹气产生的振动来演奏曲目。又是痴迷的半个月,胡萝卜用废了几筐,最终胡萝卜流畅吹响。

  在会理的舞台上,观众倍感新鲜,有人问:“是不是把乐器做成了胡萝卜的外形来蒙人?”主持人把背景音乐去了,让邵帅现场清奏。之后,邵帅轻轻一折,胡萝卜断成两截——大家傻了眼,真心服了,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后来,邵帅不断试验,研发了一套水果乐器的专门制作工具,又开发了苹果乐器。“果蔬乐器受季节影响很大,冬天一般可使用一周,夏天一天就不行了。”

  去年11月,青神举办椪柑节,央视7套《佳七有约》栏目走进苏东坡的故乡。导演请来了国内知名乐队“五洲唱响乐团”黑人男主唱、尼日利亚籍歌手好弟与邵帅搭档,现场表演“环保乐器”。邵帅行前受命,在当地物产中开发一款乐器。

  做什么呢?椪柑节上吹椪柑,就它了。只用了一周多时间,椪柑乐器试制成功。用特殊手法掏空了的椪柑,成了一个腔体和音箱,美妙的乐曲在吹奏间传送。好弟在旁边为他举话筒,两人一唱一和,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台下观众乐得合不拢嘴,手掌一直配合打节奏。

  立志用10年时间发掘少数民族乐器

  邵帅不同寻常的音乐创新路,在圈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以“音乐怪才”来评价他。其实,在邵帅心中,还有一个满载情怀的少数民族乐器的发掘梦想。在30日的演出现场,一件名为“筚篱”的乐器表演的《阿里郎》,就是他这个梦想的首航。

  这件外表酷似笛子的乐器“筚篥”,已经消失在当代乐器名单中,成都王建墓石棺上镌刻的著名晚唐宫廷乐舞《24伎乐图》里,就有筚篥的身影。成都市永陵博物馆联合上海古乐器复原大师沈正国复原了筚篱,就是远赴韩国,2016年在朝鲜族民间艺术帮助下完成的。

  邵帅与筚篱的缘分,始于2012年某日在央视某个纪录片中看到的对筚篥的介绍。“当时,电视上只有四五十秒时间,却一下子拨动了我的心弦”。邵帅从小在东北长大,也接触过朝鲜族音乐,但却是第一次知道他们传承了这样一件古乐器。

  邵帅上网搜索,国内音乐学院无一设立相关专业,也无人专门研究。于是他背起背包,去了吉林延边,到处打听筚篥,几乎无人知晓。几经周折,在制作乐器的民间艺人的指点下,他找到了筚篥制作的师傅。

  “虽然他没有学过音乐理论,只是凭传承的手艺制作,但筚篥的音准令人难以置信地准,用现代较音器来测,也分毫不差。”邵帅惊呆了,“都说高手在民间,我是真的服了。”

  回到成都,筚篥该怎么吹奏啊?没有老师可以请教,也没有任何参考资料,邵帅就买来大量朝鲜族乐碟,在筚篥中感受这个民族的情感与文化。

  邵帅由此想到,“我国有许多有民族特色的乐器都不被人了解,还有的被淹没在了历史中,能不能把它们都发掘出来,形成完整的少数民族乐器研究?以后可以在音乐上形成一看到乐器就知道是哪个民族的,一听到少数民族曲目就知道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是一个宏大的愿望,邵帅决定拿10年来寻访、发掘、整理。目前除筚篥外,他已掌握了云南傣族的葫芦丝,今年计划去新疆和内蒙古,去寻访欢快的热瓦甫和悠扬的马头琴。

  文/文弦 图/华小峰

编辑:昕亚

精彩图库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9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