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男”第四季,如何破除三季魔咒?-中工娱乐-中工网

中工娱乐

电视封面

“跑男”第四季,如何破除三季魔咒?

2016-06-12 08:57:28  来源:中工网

  中工娱乐6月12日报道 中国电视综艺公认的现象级节目中,目前几乎都已经进入到了三季以后,三季魔咒的定律被一些媒体和评论人经常性挂在嘴上,的确,在如今的电视环境下如何在变与不变之中保持持续的吸引力,是很多节目面临的课题。

  《奔跑吧兄弟》现在已进入第四季,从台网两个维度的收视率和关注度来看,毫无疑问“跑男4”依旧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短期内还难以被其他节目所撼动。尽管在这一季开播之前,经历了制作团队换帅、第四季必然陷入审美疲劳等探讨和质疑。

  与其他很多节目的速朽相比,“跑男”第四季虽没有创造新的辉煌,但却以收视率稳定破3、话题度长期占据首位的表现依旧占据如今最受欢迎的电视综艺的位置。“跑男”为何能够突破三季魔咒?“跑男”的耐力赛还能持续多久?背后的动力是什么?

  动力一:全年龄收看,主流化奠定大众化基础

  5月27日播出的节目中,“跑男”去往韩国录制,但嵌套的是葫芦娃的主题,邓超、Angelababy、陈赫等MC化身七只葫芦兄弟,再加上嘉宾张雨绮的小金刚,凑成了一部完整的葫芦娃人设。葫芦兄弟是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经典题材,在节目中被再次以贯穿头尾的主题呈现,唤起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虽不是全新题材,嫁接了经典题材,却反而显得新鲜有趣。

  这或许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跑男”高收视的秘密。之所以能够收获多终端、长时间的现象级表现,与其节目属性的全年龄性不无关系。收视人群幅面的广谱性,是与很多其他娱乐节目相比,最大的一个特质所在。

  从三四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几乎都可以成为“跑男”的受众群体,并且是在观众比例构成中产生了实际的占比。就像“葫芦娃”的题材一样,几乎所有人群都能够在其中带入并看出乐趣。“跑男”在占领15—25岁的年轻主流观众之外,收视的全年龄性和收视人群的广谱性特征明显。

  一方面,“跑男”事实上有效地帮助浙江卫视在年轻化战略上更进了一步,重新占领和抢夺以往被电视所忽略或者抛弃的人群;另一方面,在年轻化特质明显的同时,“跑男”的全年龄性也让其在拓展最具消费力和传播力的收视人群之外,也占据了了从幼到老两个端口,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真正的大众化传播,奠定了其高收视以及持续发展的动力。

  大众化是电视传播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却不太容易真正实现,特别是如今渠道、信息极度富集泛化,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娱乐消费方式、审美趣味的进一步分化,让这种大众化传播变得越来越难。

  “跑男”的大众化一定程度上与其从内容形式到精神内核的主流化追求密不可分。形式上不刻意追求特立独行,相对简单轻松的设计增加了观众投入的可能性,内容上以本土化题材为主,并且这种本土化追求在逐渐增强,如每期录制的地方都是中国各大城市地标,主题选择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经典性的流行文化密切相关,本季的十二生肖主题、葫芦娃主题、金庸小说主题等,每一人在其中都能够发现和找到共鸣。

  主流化的追求还体现在精神内核上,相对轻松愉悦的风格取代刻意煽情与生硬狗血式的重口味娱乐化路线,符合转型期受众的娱乐审美享受,用正能量的方式取代对人性负能量的偷窥,用整体阳光健康的内核代替以往充满类似于撕逼等情节充斥着满满恶意的娱乐审美趣味。

  “跑男”中的几位固定嘉宾和每期的来宾之间的互动是节目很大的看点,他们在节目过程中也充斥着各种形式的战略和比拼,但却以趣味和正向为主,例如贾玲在节目中尽管为了节目笑果开始依旧被陈赫“嫌弃”,但在节目喜剧效果之外,整个节目中依旧被很多人所尊敬保护着,贾玲也因这档节目而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不走“污”路线,不搞基不撕逼,不但没有让年轻观众流失,反而造就了老少皆宜的主流化、大众化娱乐文化审美范式,而这也是“跑男”获得广谱受众的动力和基础所在。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7页

编辑:卢云

精彩图库

Copyright © 2008-2019 by ent.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