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八佰》谈文艺批评的新视角-中工娱乐-中工网
 

中工娱乐

娱评

从电影《八佰》谈文艺批评的新视角

2020-09-06 17:05:34  来源:羊城晚报

  来源:羊城晚报  

  □祁海

  最近热映的抗战影片《八佰》,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首映十几天票房已突破20亿元大关。观众用行动否定了之前个别人对影片的质疑,也启发我们对包括影评在内的当前文艺批评的一些思考。

  不该将虚构与虚假混为一谈

  有人说《八佰》夸大四行仓库守军的战果;给守军送旗的女孩不是游水过河,而是通过地下通道去四行仓库;守军没有在敌机攻击时护旗,等等。

  请注意,《八佰》不是历史文献,也不是纪录片,而是文艺作品。生活真实,是确有其事;艺术真实,是生活中未必有其事,但合理可信,读者、观众可以接受。取材于真实历史的文艺作品,只要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史为据就行,情节、细节允许适度的艺术虚构和夸张。拿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比照《三国志》等史书,历史上的赵云护送刘备的家属过长坂坡时没有打仗,并无单枪匹马七进七出敌军重围之壮举;“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蒋干盗书”等诸多精彩章节也是无限夸大或子虚乌有,但《三国演义》脍炙人口,谁会指责它胡编乱造?很多史诗巨片,也不必胶柱鼓瑟,要求它们在一言一行一事等细节上与史实完全一致。

  与此同理,只要上海英美租界对岸确实发生过数百名中国官兵在四行仓库坚守四昼夜,指挥官谢晋元确实是英勇抗战的英雄,中国守军确实接受了女孩过河送来的一面旗,这几点真实,《八佰》在大的方面就立得住,至于剧中的作战、护旗是不是打得那么激烈,女孩送旗是不是泅渡,就不必与史实完全一致。因此,多数观众都觉得该片合理可信,并非胡闹的“神剧”。

  文艺作品有不同的创作角度

  有人批评《八佰》只见大场面表象,没有深挖人物内心世界,没有写出四行仓库之战的深刻背景,因而显得浮浅。

  这是批评者以他们自己看惯了的电影类型风格去衡量《八佰》。《八佰》不是戏剧化电影或文艺片,而是纪实风格的全景式战争大片,以军民集体群像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造型,组合成大泼墨而非细工笔的大史诗格局。该片在仅有147分钟的篇幅里,对人物出身经历和思想性格变化发展的刻画,不可能像戏剧化电影或文艺片那样完整过细,只要有某些鲜明的性格特征即可。在《八佰》中,怯懦无知的农村兵端午、怕死的文职会计“老算盘”,老兵油子羊拐、外强中干的老铁以及租界的教授夫妇等,基本上完成了这个任务,能让人记住。

  至于指挥官谢晋元“戏份不足”,显然是编导有意以写群像为主,要和以往的八百壮士题材电影拉开距离。

  《八佰》也揭露了腐败无能的国民党政府借四行仓库之战做表演秀,一部战争片的政治批判写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了。假如有人要另写一部以批判为主,通过剖析四行仓库之战更深刻地揭露国民党的电影,当然也行,但不能因此要求《八佰》也承载这个任务,要允许每部文艺作品可以有不同的创作角度。艺术作品表现某一情节,可用多种手法,未必有高低之分。

  《八佰》现在的结尾描写孤军营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和暴风雪在桥上浴血突围,其悬念、动作、造型、剪接,也可以产生另一种强大的震撼力,可满足集体观看的情绪宣泄,较符合剧场艺术的需求。看电影,其观赏方式与个人阅读和看小屏幕,还是有所不同的。

  最可贵的是创新精神

  《八佰》有其不足之处,但它最可贵的是创新精神。《八佰》是亚洲第一部全程IMAXI摄影机拍摄的战争大片,用数十万平方米置景工程重现浩大的历史场景,成为电影工业方面的全国第一。

  更重要的是,《八佰》首次以大片形式展现了全球战争片从未见过的一场奇特的战争:一河之隔,北岸是枪林弹雨的火爆战场,南岸是歌舞升平的繁华洋场,战争与和平的反差何等强烈,精忠报国与醉生梦死的对比何等鲜明!《八佰》编导确实有眼光,如此独特的地理环境,可借助电影艺术浓缩为历史环境,高度集中概括地展示众多独特的人:昏暗仓库内坚守的中国士兵、灯红酒绿街市的芸芸众生,他们的人生态度都在变化,灵魂得到净化。胆小的士兵变得坚强,本来隔岸观战的看客积极帮助对岸的中国守军,教授、家庭主妇、戏子、烟花女子、小混混,都在为抵御外侮出一份力。

  描写四行仓库保卫战,无论文学、舞台、荧屏、网络都很难表现得如此逼真、壮观、大气!《八佰》的选材和艺术构思,在如何充分发挥综合艺术表现力方面有重大突破,这是真正的电影,属于宏观创新,尤为难得!

  《八佰》热映,八百壮士保国为民的故事立即在全国家喻户晓。在上海,参观四行仓库遗址和抗战纪念馆的民众更是络绎不绝。让广大群众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获得高级的艺术享受,这就是影片《八佰》的贡献。

  多看《八佰》的亮点,有利于鼓励艺术家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评论者自身的水平,评论者也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链接

  有关电影《八佰》的争议

  电影《八佰》引发观众争议,赞之者称电影呈现了历史,批评者认为它“不真实”,也有人认为必须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

  赞同

  “改编”是呈现历史的途径

  今何在:当年参战的无数人里,有勇士,也有懦夫,更多的只是普通人,他们会害怕,会有欲望,想回家种地,想有岁月静好的生活,但他们无路可退,身后就是上海,身后就是南京,身后是整个中国。我们要纪念的,是所有为了保卫国家而牺牲的人。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我们自己。如果我们置身于那时那地,又是否能比他们更勇敢?

  怀璧不予:简单地以结局成败、牺牲多寡来论英雄的人,既不懂历史、不懂战争,也不懂人性。最浅显的道理在于,当这四百多人在四行仓库坚守时,并没有观众这样的全知视角,他们不知道能够坚守到什么时候,更不知道最后能有多少人撤离。战争的背后,是无数个有名有姓、有热血、有抱负的人,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壮举,不该被历史遗忘,也不该被你我遗忘。

  匿名网友:电影不可能完全反映历史,把这段历史呈现给我们已经非常不错了,即使是“源于”真实故事,也得经过“改编”才成为剧本,才成为能讲故事的商业电影。

  批评

  逻辑缺失导致“神剧化”

  卢诗翰:《八佰》的问题在于,前因后果是不能多提。但问题是,这本身就是一场政治意义非常重的战役。战场外的因素、博弈、考量,远比战场内的冲突更精彩。现在等于说,前因不好说,后续不提,中间也不深究,只刻画战士的英勇表现,这不就是“神剧化”吗?这种逻辑缺失,也直接导致了电影最后的剧情高潮(撤退过桥)的逻辑雪崩。

  白起:我认为虚构在影视作品中是可以适当存在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作品达到它的表现效果。这个手法本身不存在问题,但是,这是一门技术活,不是谁都可以使用得游刃有余。虚构不是掩护、曲解和背离真实,否则,就是对虚构的错误使用。

编辑:李学平
 

娱乐头条

  • 十年,光影腾辉映心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节点,伴随着全国影院相继复工复产,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从容回归了。
    2020-09-06 09:51:08

  • 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启动

    第十五届中国长春电影节5日在吉林长春启动,本届电影节以“新时代、新摇篮、新力量”为主题,将举办“金鹿奖”评奖颁奖、电影论坛、电影展映等五大单元主体活动。
    2020-09-06 08:50:32

精彩图库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 优势栏目

    聚焦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 优势栏目

    男星高以翔节目猝死 年仅35岁

  • 优势栏目

    过边检不是走红毯 法治面前没有明星通...

  • 优势栏目

    王源 连你这个BOY也抽上烟了?

 

娱评

  • 从电影《八佰》谈文艺批评的新视角

    最近热映的抗战影片《八佰》,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首映十几天票房已突破20亿元大关。观众用行动否定了之前个别人对影片的质疑,也启发我们对包括影评在内的当前文艺批评的一些思考。
  • 《在劫难逃》:高概念悬疑“高”在哪儿

    王千源、鹿晗主演的悬疑剧《在劫难逃》第一季播出,快节奏的杀人案件,不断时空轮回的一次次救赎,让这部剧播出几集就口碑高涨。
  • 《八佰》累计票房22.33亿元

    截至9月4日(内地影院复工第47天),电影《八佰》正式上映15天,累计票房22.33亿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这个成绩,放之全球,也是一个奇迹。
  • 视线:一曲军工人的颂歌

    每一个新型武器的背后都有着一群默默为国防事业奉献的军工人们,他们的确值得被敬佩,他们的精神值得被传承,他们的故事值得被挖掘。
  • 艺评:也曾鲜衣怒马时

    暑期,《明日之子》迎来第四季,定名为“乐团季”。节目模式总结一句话就是“让喜欢音乐的年轻人找寻志同道合的乐团伙伴”,走的是年轻音乐人的乐队养成之路。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