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石油长庆油田:胡尖山上的文艺轻骑兵-中工娱乐-中工网

中工娱乐

  记第六采油厂“心连心”文艺小分队十年情系一线

  中工娱乐2017年8月24报道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六厂“心相连”文艺小分队,一支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草根”文艺小分队。成员全部来自基层一线,节目坚持自编、自排、自演,自2005年成立以来,每年原油上产的黄金季节,把油田的真实生活改编成作品,是小分队节目设计的一大特色。

  十年来,他们行程3万多公里,演出350场次,足迹遍及全厂100多个井站,100多个单井,观众2万多人次。

  十年来,他们一直坚持的,除了每年把欢声笑语送到一线,还有他们铁的纪律:不吃基层一粒米,不喝职工一滴水,所有事情自己干,不给基层添麻烦。

  十年来,小分队文艺骨干走了一批又一批,而“文艺骑兵”的新兵又如春笋般成长了一批又一批,“心相连”始终活跃在胡尖山油田生产第一线。

  十年来,小分队用每一场倾心演出,演绎着石油人的真情,传递着石油人的精神,为大山里那些孤独心灵播撒下一颗颗温暖的火种。

  高山大漠,偏远荒凉。长庆采油六厂文艺小分队翻山越岭,把一场场演出送给了孤独寂寞的石油人,让双方都体验到了刻骨铭心的“精神盛宴”。

  小分队成立于2005年,最初从机关抽人排演节目。2007年,王园园任队长后,开始从各井区站点抽人,集中排练,巡回演出。演出结束后,队伍解散。除了王园园大学是学舞蹈的以外,其他演员都是业余的。

  “第一场是去很远的单井,给一个人演,心里没底,结果一看,太艰苦了,一个老师傅守着一个抽油机,没有围墙,自己干活,自己做饭。”王园园回忆。老师傅平时很少见到人:“你们只要来了,跟我说说话,就很感激了,风沙这么大,不用演了。”大家却说,不但要演,而且十几个节目一个都不少。

  如果对采油工人的孤独没有亲身体验,你很难理解这种演出对他们意味着什么。2009年8月28日,王园园带着小分队20多名队员去胡172-34井组,给独自看守的陈立演出。陈立大学毕业到这里才一个多月,正是最寂寞难熬的阶段。“他把自己和井场收拾得干干净净,两个小时的演出,他一直流着泪在看,我们一直流着泪在演……走的时候,所有队员和他一一拥抱。”

  去年,小分队去166井站演出,路上颠簸4个小时,演出又用了一个半小时。演出结束时,从该站抽出来的队员杨轶敏,代表166站全体向小分队深深鞠躬,演员、观众都很感动。“不是说节目有多么好,而是有这么多人去看他们、为他们表演,这体现的是感情,和看电视绝对不同。”王园园说。

  小分队每年夏天巡演一回,最少演出15场。多数时候,分片集中组织观看,只有特别偏远的站点才专门上门演出。演出不光是采油工人的精神“会餐”,对队员自己也是一种感情洗礼。一次去单井上演出,张丽艳换衣服时突然说:“我小时候怨恨我爸,当年他驻单井老不回家,现在一下子理解了……”言未尽而哽咽,稍顿,整个房子哭成一片。

  演出的背后,是超常的付出。每次排练,浑身疼痛,大多数的新队员就更难过了,扭伤、肿痛,每个人身上都有红花油、止痛膏的药味。巡回演出更苦更累,有时一天演四五场,早上6点化妆,厚厚的粉底,戴睫毛,一直到晚上;大车没有空调,在土路上跑还得关窗户,闷得流汗,到地方后赶紧补妆。“但是当一开始演出,每个人都特别投入,有的人刚才还一瘸一拐的,上场就好了,那是吃了止痛药的原因。”李想说。

  每次演出结束都会重复这一幕:井站工人把饮料、水果、西瓜等往演员手上、车上塞,演员又搬回去,反反复复。“我们立了规矩,不在基层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原企业文化科科长、小分队第一任队长薛连军说,“搬东西、布置场地自己动手,演完还要打扫干净,吃饭都是自带。”

  小分队很锻炼人,不少原来比较调皮的,回去就像变了一个人。参加过演出的80多人中,有十几个当了骨干、站长。

  2005年至今,演出超过100场。2009年1月9日,小分队几名队员应邀到中央电视台,演出自创歌曲《石油人好儿男》。

中国领先的主流娱乐门户、原生娱乐资讯首发平台 中工网旗下品牌  合作垂询:(010)84151709  Copyright © 2008-2017 by ent.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