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顶级剧院的中国指挥家 推动中阿文化交流-中工娱乐-中工网

中工娱乐

演出

阿根廷顶级剧院的中国指挥家 推动中阿文化交流

2016-04-14 10:50:35  来源:新华网 

4月7日,演出开始前张国勇进行最后排练(马丁·萨巴拉 摄)

4月7日,演出结束后张国勇谢幕(马丁·萨巴拉 摄)

  新华网布宜诺斯艾利斯4月11日电 近日晚,位列世界五大歌剧院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大剧院座无虚席。来自上海的中国指挥家张国勇执棒布宜诺斯艾利斯爱乐乐团,其简洁明快、自然感人的指挥风格赢得了以挑剔著称的阿根廷音乐爱好者的阵阵掌声。

  当晚的演出从鲍元恺的中国组曲开始,《太阳出来喜洋洋》、《走西口》、《猜调》、《对花》,这些改编自中国民歌的管弦乐,在张国勇自然感人的指挥中,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形式完美融合,令台下首次聆听的阿根廷观众如痴如醉。

  相较于中国组曲的温婉含蓄,第二首乐曲德国作曲家齐默尔曼的《双簧管协奏曲》,节奏变化更加多样,音程跳跃幅度大,且融合了很多现代音乐元素,演奏和指挥技术难度非常之大,首次与当地乐团合作且只有三天排练时间的张国勇仍然完美演绎出原作的风貌。

  最大挑战来自下半场,苏联音乐家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交响曲中普及度并不高的《C小调第三交响曲》。尽管首次执棒该作品,但东方指挥的细腻与感性与当地乐团的高超技术结合,把原歌剧中的人性善恶表现得淋漓尽致。1927年,普罗科菲耶夫根据俄作家勃留索夫同名小说创作歌剧《燃烧天使》,《C小调第三交响曲》就是基于歌剧部分旋律改写而成。

  整场演出持续一个半小时,口味挑剔的阿根廷人报以了热烈掌声。古典音乐爱好者、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法学院教授卡丽娜对记者说:“让我最难忘的是第一部分中国组曲,把东西方音乐结合的非常完美,我闭上眼睛就好像能看到一幅幅中国人生活的画面。”

  张国勇于19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在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获得音乐博士学位,当时师从指挥大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并获得这位大师给出的“莫斯科音乐学院有史以来的最高分”。此次应邀来阿演出,是中拉文化交流年的重要项目之一。

  阿根廷被认为是南美“文化之都”,分布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不同角落的上百个剧院每天都在上演不同形式的文艺演出,顶级科隆大剧院的高端音乐会更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阿根廷人对音乐文化的重视给张国勇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两天我看了当地的歌剧演出,也去了一些民间探戈秀场,音乐制作和演出水平非常之高,而且从表演中你能强烈感受到他们对文化的热爱,特别是伴随着音乐起舞的探戈舞者,那种投入的表情,你会感觉到,那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表达……”,张国勇对记者说。

  张国勇还感佩于阿根廷人的音乐素养。“双簧管协奏曲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有很多现代音乐元素,普通人听了甚至会觉得乱,难以理解,但是当地音乐爱好者不仅爱听而且懂得欣赏,我想这与阿根廷延续上百年对公共文化的重视有关。”

  首次与“激情浪漫、桀骜不驯”的阿根廷音乐家们合作,张国勇坦承“还是存在一些文化冲突”。他说:“拉美人生性奔放,演奏投入充满激情,但是组织比较松散,工作起来不是那么严谨,中国乐团与之相比更加的职业化。”

  这次与首都交响乐团合作,尽管排练时间紧张而且语言沟通有障碍,中国指挥的表现还是赢得一致点赞。“东方指挥家对艺术的理解和处理更加细腻和精致,而且张的工作方式简洁、明了、富有效率,希望能尽快与他再次合作”,乐团一位小提琴师对记者说。

  通过与当地同行合作,张国勇对中阿文化交流前景感到非常乐观。他认为:“当前,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及中国对世界的了解,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社会和文化,音乐作为世界通行的文化语言,是一个特别好的载体。”

  “今年是中拉文化交流年,下半年两国还会有更多音乐交流,比如我们会邀请阿根廷乐团来华演出,我也会带领乐团来阿演出,实际上我更期待指挥自己的乐团演出,因为那个时候阿根廷人将听到中国人真正的音乐作品,届时相信会给阿根廷留下非常震撼的中国文化印记”,张国勇对记者说。(叶书宏)

编辑:杜弘博

相关阅读

精彩图库

优势栏目

  • 娱乐杂谈

    中工娱乐杂谈:郑爽是不是个“问题少女” 真的不太重要

  • 娱乐杂谈

    中工娱乐杂谈:胡歌江疏影“时间长了,结束了,没有了”

  • 娱乐杂谈

    中工娱乐杂谈:“方言文化”为何能成影视剧的“新卖点”?

  • 娱乐杂谈

    中工娱乐杂谈:小众歌曲广为传唱,是否还能兼顾“诗与远方”?

  • 娱乐杂谈

    中工娱乐杂谈:谎言“越描越黑” 包贝尔要好好补上这一课

首发策划

新闻排行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中国领先的主流娱乐门户、原生娱乐资讯首发平台 中工网旗下品牌  合作垂询:(010)84151709  Copyright © 2008-2017 by ent.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