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工人出版社-正文
《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比较研究》
//www.workercn.cn 2015-12-15 15:39:02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书名:《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比较研究》

  作者:林燕玲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第1版 2015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008-6230-7

  定价:60元

  上架建议:劳动法律

  分类号:D·1029

  编辑推荐语:

  必须正视: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劳动关系的调整已不再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可以闭关锁国任意加以处理的事情,以国际劳工标准为基本依据来建立新的调整劳动关系的规范体系成为中国劳动立法的发展趋向。

  比较内容: 在实体法方面,分别将中国劳动法与核心劳工标准、优先劳工标准和一般劳工标准进行比较;在程序法方面,把关注重点放在国际劳工标准在中国的适用上。

  重点建议:把国际劳工标准中尊重和保障工人权利的有益成分,吸纳到中国劳动法中,使劳动者的权利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得到保护,真正实现体面劳动。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国际劳工标准与中国劳动法比较研究”的结项报告。

  该书有四个特点:一是弥补以往国际劳工标准研究中的不足,将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人们更关注劳工标准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相比,该研究特别注重国际劳工标准的社会价值取向,这一视角更准确的体现了国际劳工标准的本质特点。

  二是建立了比较研究的分析框架。例如,在实体法比较方面,分别将中国劳动法与核心劳工标准、优先劳工标准和一般劳工标准进行比较;在程序法比较方面,把关注重点放在国际劳工标准在中国的适用上。

  三是对我国的劳动法制建设提出建议。从国际劳工标准对中国劳动立法的影响和趋势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参照国际劳工标准,完善中国劳动立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需要,也是中国劳动立法的必然趋势。

  四是提出缺乏完整、清晰的纳入或转化的立法适用模式规定,是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立法适用上存在的最大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执法与司法层面的适用。因此,必须要明确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立法层面适用的基本模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