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知识型职工-正文
印迹
//www.workercn.cn 2017-08-16 13:31:43来源:西海都市报
分享到: 更多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宁街头就出现了印刷广告,这些广告多是外省人开办的商铺悬挂在外,宣传该店铺商品物美价廉的,此外,本省一些老字号的商铺或药店,在店外悬挂的木质招牌,也是一种类型的广告,如药店外面就悬挂着“湖广三七”“高丽人参”的木牌子。旧时,老西宁街头走街串巷的小贩的吆喝声或发出的特有的声响就是他们的广告,卖菜籽油的“油郎子”敲着一个牛角做的梆子,一听见这个声音,人们就知道卖油的来了,冬天,卖热冬果的在寒夜的小巷中一声声叫卖着“热冬果……”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那些年代久远的广告和叫卖声,无疑组成了一幅老西宁市井生活的图画,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过去的老西宁人吃什么、用什么,怎样生活,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广告也许能告诉我们。

  旧时西宁的 广告

  本报记者 赵新丽

  老西宁

  青海新闻名专栏

  电影海报里的西宁新生活

  在老西宁人王石哲先生的记忆里,湟光电影院门口的大幅电影海报广告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1946年,湟光电影院在西宁东关落成,这是解放前西宁第一家电影院也是当时唯一的电影院。“那个时候,我还在上学,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这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真是天大的喜事,每次看完大家都会讨论好几天,”王石哲说,“我记得电影院门口会放着很大的海报,上面是当天的电影内容,应该是印刷制品。当时,我们看过的电影有《八百壮士》《新女性》《摩登时代》等。”

  那个时候,看电影是一件很摩登的事情,但许多人是看不起电影的,电影院门口的海报就成了人们一饱眼福的好物件。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