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知识型职工-正文
解读“硅谷模式”的 成功原因
//www.workercn.cn 2017-08-11 08:30:39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硅谷和周围的湾区是全球创新、创业和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在这片区域只居住着700万人,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已超过150家。这种成功在美国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引起了一股效仿之潮,人们建起了“第二硅谷”、“日本硅谷”、“韩国硅谷”,希望能够复制硅谷的成功模式。但直至今日,硅谷仍然在引领着世界创新潮流。人们不禁要问:硅谷模式为何难以复制?

  《硅谷模式》一书由施普林格副总裁克里斯托弗·克斯花6个月时间,遍访埃隆·马斯克、彼得·蒂尔、本·霍洛维茨等30多位硅谷著名人物,历时一年半撰写而成。作者从硅谷的历史和特殊氛围讲起,继而谈到了这里独特的工作和交流方式,将硅谷传说的实际内涵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硅谷,远程交流是不受欢迎的。如果你想有所成就,你人就得在这里,尤其是投资者们非常看重距离。如果人们不认识你,他们就不会信任你,如果他们不信任你,就不会和你做生意。所以要想真切地领略硅谷精神的精髓,身处其中并参与进去十分必要。

  硅谷的大多数创业者都是工科、计算机技术或理科出身,这些人的大脑里运行着与传统商人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他们对经济不太感兴趣,吸引他们的只是产品本身。在硅谷,享有决定权的正是这样的工程师,他们是决定发展方向的人。虽然技术人员也需要精明的财务主管,但他们不会邀请商人成为企业的合伙人。

  硅谷人到底有多敢想?在硅谷有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名字叫“奇点”,该理论认为,可以将人类上传到云端并成为不死的数据。人类的思想将被重新进行编程,那么思想的具体所在是哪里呢?奇点大学的创建者库兹韦尔摇了摇头:“不在专门的地方。无处在又无处不在,如今的云正是这样运转的。哪儿有地方就在哪儿。”由此就会产生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只用几个比特就能解释了。”多么大胆的想象,我们只能尽量了解这些理论,屏住呼吸对未来拭目以待。 贾淑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