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职工书屋-正文
认识一个 真实的孔子
//www.workercn.cn 2017-08-11 08:32:02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提起传统文化,孔子是无法回避的。那么顶着“至圣先师”光环的孔子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逆袭”成圣的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鲍鹏山所写的《孔子归来》一书,以《史记·孔子世家》《论语》《孔子家语》等作品为主要依据,较为全面地再现了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见解。

  在鲍鹏山的笔下,孔子被还原成一个热爱生活、有自己的坚持、乐学好学的老实人。孔子从37岁到50岁仍和学生们厮守,“休坐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他的生活充满着阳光与温暖。他热爱山水、自然,所以会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他热爱音乐,在听到《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说出“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在那个混乱与阴冷的世界里,孔子一直用豁达、乐观、明朗的心态对待任何一件事。他的作品《论语》就很好地展现了他本人的性格心态,他以温暖的力量温暖了那个时代。

  除人格魅力外,孔子不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拓者,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翻阅全篇,你会发现,在孔子之前,只有贵族子弟中才有知识分子,他们都学习官学“礼、乐、射、御、书、数”,仅侧重于礼乐祭祀方面的学习。孔子之后,知识分子打破了贵族垄断的局面,他们学习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重视培养人的人格与价值判断力,强调发扬道义精神,建立正确的道德观。至此以后,知识分子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感,他们是价值的承担者,死而后已。

  当真正的“孔子”归来并且“站”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也许我们才会想到,这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啊!孔子不是一个符号,也不是被供起来的那一个圣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生成就斐然,却也有一些人生局限性——这才是一个较为完整、客观的孔子。司马迁在表达自己对孔子的仰慕时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确实是这样。

  王镥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