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网友原创-正文
读日记
//www.workercn.cn 2017-11-20 09:29:00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我喜欢读日记,但绝非为了窥探他人隐私,而是在岁月深处,咂摸一些耐人寻味的往事……

  比如晚清小说家刘鹗,以写讽刺晚清官场丑态的《老残游记》著称于世。可他本人却曾以五万两银子和数十件字画行贿翁同龢。这在翁的日记中可读到:“刘鹗者,镇江同乡,屡次在督办处递说帖,携银五万,至京打点,营干办铁路。昨竟敢托人以字画数十餂余。记之以为邪蒿之据。”一向以“反腐作家”之态出现在历史书上的刘鹗,也有如此龌龊的“邪蒿”行径,读来令人感慨。

  在日记中褒贬他人,言人是非,就是名人也不能免俗。如胡适一向以交游甚广,乐于助人,且以一句“我的朋友胡适之”著称于世。不过,翻阅其日记,也有其讥讽别人的事。如他在日记中对校友马寅初就颇有微词,甚至还揭其私生活的老底:“……寅初身体很强,每夜必洗一个冷水浴。每夜必近女色,故一个妇人不够,今有一妻一妾。”褒贬他之私生活,似非君子所为,但从中也可看出胡适的性情。这也正应了那句话: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周作人一向对人和善,温文尔雅,不过他在日记中也有骂人的时候。比如抗战胜利后,傅斯年执掌北大,对在抗战期间任伪北大的人员一概不用。周作人自视为傅的师辈,又是“新文化运动”的盟友,于是致信傅斯年,以求“照顾”,结果被傅严词拒绝。周作人遂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见报傅斯年的谈话,又闻巷内驴鸣,正是恰好,因记入文末。”这样的日记颇耐人寻味了,把傅之谈话与“驴鸣”同记,多有泄私愤之嫌,且骂人还不带脏字,其讽刺意味不言而喻。如此看来,即使像知堂老人这样的谦谦君子,也不免透出一股小家子气。

  日记就是一部私家史,正因出自私人之手,才更据历史的真实性。读一卷日记,就是在读一段人情世故,就是在追溯一段渐行渐远的往事;从中也可读出许多值得借鉴的人生经验。这正是“历史常隐‘历史’后,真相每藏‘日记’ 中”。(孟祥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