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网友原创-正文
西关大屋
//www.workercn.cn 2017-08-16 13:18:03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花城记忆

  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漏进来,斑驳地打在石板路上。巷子弯弯绕绕,有了共享单车也不嫌拥挤,反倒添了几抹靓丽颜色。层叠的树叶中偶尔传来几声蝉鸣与鸟叫,颇有“蝉噪山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趣。环抱大树下摆了几副桌椅,有老人哼着粤剧躺在摇椅上,也有老人听着老式收音机闭目养神。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走进巷子,手里摩挲着青砖红木,透过趟栊门仿佛看到了百余年前岭南人家的欢声笑语。西关大屋里藏了段丰富多彩的岭南历史。

  所谓西关大屋,是老广州人对古代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即西关的住宅的称呼。西关的传统老屋,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豪门富商们兴建的豪宅,具有高大明亮,装饰精美等建筑风格。童谣有云“上九路,下九路,转个弯卜响道”。

  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较值得参观的有十三甫正街15号的大屋。西关大屋主要分布于十八甫、杨巷、杨仁里、十二甫、宝华路、十六甫、逢源、宝源路一片,而各处的大屋风格也略有不同,如杨巷、杨仁里的大屋相对小巧精致,而十六甫一带却是以大屋花园为主。

  其实现存的西关大屋早已少得可怜,很多已是颓垣断壁,就静静地藏在巷子里。荔湾湖公园附近的荔湾区博物馆、西关民俗博物馆是仿建大屋,亭台楼阁、一砖一瓦都有西关韵味。

  小时候来广州也喜欢带着弟弟在巷子里面乱窜,那时候对那些一杠一杠拼起来的趟栊门好奇极了,总忍不住站在外边往里瞧,这种半遮半掩的设计有些“欲说还休”的意味,或许就是想勾起人对那段历史的遐思。

  岁月的车轮,带走了名与利,却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城市发展若一味追求以新换旧,在城市建设中显然并不明智,值得庆幸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这些历史记忆以建筑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