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网友原创-正文
消失的铁匠铺
杨进峰
//www.workercn.cn 2017-04-17 09:59:54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杨七爷是铁匠,他的铁匠手艺是祖传的。如今,方圆几十里仅剩他一个铁匠啦。

  上世纪70年代,杨七爷的铁匠铺很红火,谁家需要一把锄头,割麦子的镰刀、菜刀,甚至姑娘的一把绣花剪刀,只要给他说一声,他都能打制出来,而且比市场价低,锋利耐用。

  孩童时,我曾去过杨七爷的铁匠铺。铺子不大,约有30平方米,里面有烧铁的大火炉、风箱、用来冷却铁的盛满水的大水缸、铁砧和各式各样用来打铁的铁锤以及长短不一的夹铁钳等,除此之外,就是房屋角落里堆积着直达屋顶的铁料。

  那时候,铁匠铺里“咚!咚!咚!”的声音一声响过一声,杨七爷一手拿着长钳夹着烧得红彤彤的铁块放在打铁台上,一手抡起铁锤一锤锤用力地砸下去,火红的铁器在杨七爷的大锤下火星四溅。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杨七爷的打铁铺开始冷清下来。大量的现代化锻造厂,取代了古老的铁匠铺。

  那时的杨七爷常常叹惜说:“打铁是个苦力活,挣的都是辛苦钱,都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可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了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科技迅猛发展,加之改革开放,杨七爷的铁匠铺引进了电力气锺,打铁时大大地节省了力气,而且很出活。由于他打制的农具物美价廉,于是,他的铁匠铺再次红火起来。

  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本世纪初,杨七爷老了,他打不动了。农村包产到户也近20年了,农民也富有了,家里没有锄头,拖拉机耕地照样能将地翻得又深又好。于是,杨七爷的铁匠铺彻底歇业了。

  重病在身的杨七爷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不断给三个儿子说着:“打铁是我们祖传的手艺,我对不起祖先,这手艺在我这里没传下去……听祖先说,打铁,从战国时就有了,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了。时代变了,这手艺不需要了。”

  其实,杨七爷的三个儿子没有继承杨七爷的手艺都生活得很好。

  不久,杨七爷走了,他留下的那个打铁铺也因年久失修在一场大雨后倒塌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