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网友原创-正文
生活的门槛
子杨
//www.workercn.cn 2016-12-12 15:38:50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坐在苏州光裕书厅的沙发上,呷一口三杯香,脑袋里冒出来的画面是《色,戒》里易太太自得其乐的表情。若干年前,电影里一段小插曲却深深地烙印到我的脑海里。看着银幕上陈冲饰演的易太太沉醉的表情,莫名地使我思考:文化的门槛在哪里?并非雅乐,为什么北方人就难以欣赏苏州评弹呢?

  点一曲《莺莺操琴》,虽然听不懂苏州话,但看着台本,也感受到苏州评弹那种曲艺形式的特点。唱词是通俗的古典戏曲,本地语言给人以亲切感,用曲调调节情绪,让听者在熟悉的故事里走一遭,但既不过于欢喜,也不太过悲伤。如同见到邻居打个招呼,虽然说的都是客套话,但是心中觉得温暖舒服,闲适里感受到现世的安稳。

  走在苏州著名的平江路上,旗袍店在白墙中间开了一个小窗,窗中坐着一个身着旗袍的美女谈着琵琶,隔着水面,音乐断断续续地传入游客耳中,让人惊讶,广告还能做得如此雅致。也在那一刻,莫名理解了苏州评弹的门槛,或许就存在于那氤氲天气和纵横的水道之中,抬头可见的黑瓦白墙间慵懒散步的猫、趴在月亮门前打着瞌睡的狗、一盏小小的红灯笼,微光下照出苏绣的光泽、幽碧河水中倒影出影影绰绰的人影……来了苏州,你就自然而然地被水乡的情调牵引着找回了江南文化的传统基因。

  比起杭州,苏州更柔美,没有古都的包袱,园林点缀在城市间,是居士们安置功名的栖息之所。“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苏州人会生活。在拙政园里的池塘里,一片枯荷之畔,讲解员笑着说:“《红楼梦》里,林黛玉曾说过,我最不喜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让你感受到文学如何转化为美学,苏州园林的美即刻又上了一层。

  苏州园林里,我最喜欢留园,有人说留园很小,但从小中见到空间的运用,使人真正感受到人与其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转弯,回廊里专门辟出盆栽的空间;影壁之前,观景台上三三两两闲坐的游客也可称为他人眼中的风景;行进之间,突然被墙分为两段的小径,隔开了不同的区域,又最终回到同一个庭院。行人在园林里看风景,但园林却仅为休憩而非安眠。开放式的空间,使人放松之时,又并非完全私密性的占有山水,时时让主人存在着自身亦为“画幅中的一部分”的自觉。人与园林的关系,互为主体,既亲密,又审慎地保持距离,就像国画山水中小小亭子里的对酌的笔意模糊的小人,看不清面目,只是一种姿态,既是山水的点缀,又似乎成为山水中的生气和点睛的一笔。

  在苏州待久了,或许真的会变成一个“生活学家”。因为苏州浓厚的文化氛围总能带来一种有态度的生活。一种在审美中生活,又在生活中审美的态度。为不使生活流俗,谨慎的审视着生活中的细节,隔一段距离,用审美阻断自己和生活的亲密感。就像虎丘中的厅堂,让你在葱葱郁郁的山色中冥想深思,但是不给你一个床榻,也绝无盥洗食肆的地方。你看风景,但也要风景来“审视”你。这个时候,看着手中书卷、堂上匾额,涤荡了世俗凡尘,却亦寄情于“人文化的自然景色”之中。

  例如狮子林中妙趣横生宛如迷宫的“自然之趣”,风景纵有千般好,不过人工取自然。又如苏州盆栽的巧夺天工,让你“养成”自己眼中的自然,生活在一块刚刚好自己能够掌握的小世界里,和自然代表的外部世界恰到好处地亲密又保有距离。一如苏州评弹,一如姑苏古城。“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样的气候,这样的山水,这样的历史,这样的文化,苏州的一切似乎都回应着一种需要品评的生活态度,用她的韵味让你细细地咂摸,原来,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的门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