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网友原创-正文
好好活着
王光太
//www.workercn.cn 2016-06-20 09:38:49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我常常感到缺少快乐。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还有太多难以满足的欲望,使我如同卡在一个夹层当中,不论是向上向下,还是向左向右,可以自由伸缩的空间都是那么的狭窄,一不小心就会磕痛这里那里。

  很多时候,我觉得满目里都是悲哀,每天演的都是悲剧,欲哭无泪。

  改革开放初期,个体经济开始放开,读过高中的父亲和一天都没进过学校的母亲做起了小买卖。他们黑天白夜地忙,拼死拼活地干,连陪我说说话的空闲都没有。他们都是从饥馑年月里走过的人,最怕的就是我吃不饱穿不暖,以为吃好穿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却从未想过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看看,孩子到底缺的是什么。记得当我数学考得一塌糊涂时,母亲含着眼泪说,比比别家,学费啥的从没短着你的,咋就这么不争气呢。语气里全是埋怨和不解。

  佛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我相信,坏孩子一定不是天生的,总是一点点改变的。正如对活着的厌倦,也是接触一事一物,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

  偶遇余华的《活着》,甫一掀开就被深深攫住,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妄叫富贵啊富贵,你吃喝嫖赌败家气死爹,仅能算是不肖子孙罢了,而当一无所有的浪子回头,仅剩一个残缺不全的家庭时,对两头羊都那么心善的儿子有庆,活活被抽干了血死去,这一幕太过残忍,真的让人难以接受。在余华“残忍的”笔下,富贵的亲人一个又一个可怜地死去,最后他孤独一人,暮年只能与一头老牛苟延残喘地活着。

  读了《活着》,我才清醒认识到我对活着的厌倦,其实厌倦的是活着的苦难。我一直在怕和逃避的都是苦难。余华在自序中说:“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分裂。”在余华生活的年代,他强烈感受到了这种活着的苦难。作为一个找寻真理的作家、一个努力用作品展示高尚的作家,他享受着苦难,并把学会承受苦难教给世人。

  “活着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余华试图告诉人们这个简单的道理。活着终究脱离不了时代,一个人的活着会印有时代的鲜明烙印。如同我的父亲母亲,他们的思维认识也局限于那个时代。

  作家阎真也有一部探讨活着的作品——《活着之上》,是写当代知识分子的困境“更无解”了,曾获首届路遥文学奖、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如果说余华的《活着》除了落泪还能使我警醒外,阎真的《活着之上》更多是体现人们在精神层面的挣扎和撕裂。

  活着,及活着之上,都现实存在着,身在其中的人们,无法漠视和逃避。

  活着的每一天,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改变,让自身和周围看起来更好。对于能改变的,我们倾尽全力,对于不能改变的,我们何须抱怨,对于根本达不到的,我们更无须患得患失。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何须斤斤计较其他。

  看似一无所有的富贵,只要好好活着,不也还有那头牛的陪伴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