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网友原创-正文
珍惜灵魂的镜子
张雨璠
//www.workercn.cn 2016-04-18 09:01:59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家里有本《鲁迅小说集》。在里面,我认识了死撑面子的孔乙己、絮叨成病的祥林嫂、烧香求保的闰土、寄望偏方的华老栓、总能精神胜利的阿Q、抱怨“一代不胜一代”的九斤老太……哪怕是一笔带过的“路人甲”,都形象鲜活。

  没有杂文的晦涩难懂,也没有累牍的长篇之累,这些鲜活的小人物让我开始对鲁迅先生敬仰有加,不自觉还有了“粉丝”行动:旅游中拜访他的故居,阅读中留心他的文字,甚至于他的“八卦”,希望能从中沾得一丝文气。

  一次双休日在书店中偶遇《鲁迅像传》,不觉眼见一亮。一幅幅鲜见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瞬间,给了我“零距离”拜访先生的机会,更提供了读图时代解读先生的崭新视角。

  都说“一图胜千言”,细细观摩书中114张照片,每张都带来不同冲击。与常见的那张头发直竖、目光严峻、棱角分明的照片不同,书中照片“很生活”:学生照一样“拘谨木讷”,与友人合影不乏摆拍痕迹,与萧伯纳合影则显得“老土”……尤其是那张“毛衣照”——毛衣束在腰带中,敞着怀,随意站着,宛如邻家伯伯,平凡真实,又亲切和蔼。

  将照片与先生作品一一对应,更大的反差涌现出来: “我以我血荐轩辕”时,先生20岁出头;洞悉千年“吃人”的历史时,先生37岁;塑造出阿Q等经典人物,先生不过40岁。即使到了知天命之年,有了许广平、海婴温馨陪伴,先生看上去也有点老了,有点倦了,可双眼仍然放出慑人的神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一路走来,不管当局如何压迫,不管兄弟彻底反目,不管左联内部纷争四起,先生始终义无反顾。于无人喝彩的荒原上执著独行,在众人昏睡的黑屋子中大声呐喊,一次次在他矮小平凡的身躯中爆发出火山般的能量,以罕见的“硬骨头”诠释了什么叫“民族魂”。

  如果说,莎士比亚在作品中以“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给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面灵魂的镜子;鲁迅先生在近百年来也给了国人一面镜子,深刻照亮每个人甚至整个民族的灵魂深处,提醒人们时刻“三省吾身”,奋力前行。

  不照镜子,顶多衣冠不整,让人笑话;不照灵魂这面镜子,可就易走弯路走错路,甚至走上不归路。

  愿更多人珍惜先生这面镜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