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网友原创-正文
心怀悲悯的诗意
许庭杨
//www.workercn.cn 2016-03-28 14:53:27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上世纪90年代末,从某杂志上读到一组刘亮程的散文,眼前一亮,心里有说不出的欣喜。后来,又读到了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感到刘亮程是散文界的一个异数。

  刘亮程的散文发掘、构建、美化了一个只属于他的村庄。他把农民的生存与苦难诗意化:他把农民最简单的生活、温饱线上下的生活,把生存的压力、艰辛,把村庄的贫穷,大地的荒凉等赋予诗意,对马、牛、狗、鸡、蚂蚁等动物、昆虫赋予智慧,对花朵、草木、庄稼赋予灵性,对土地赋予仁慈。总之,他的村庄充满了农民简单、纯朴、本质的生存智慧和一种悲天悯人的道德情绪,一种诗意的氛围笼罩着村庄。

  比如他写狗太厉害了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善解人意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护院的,更多的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写出了狗的艰辛、艰难和难以把控的命运,也通过狗喻义人生的不易。狗的沧桑堪比人生的沧桑。刘亮程赋予狗命以悲悯和关怀。还有他写人与动物的关系,把人与动物融为一体,比如《与虫共眠》中写一年一年地听着虫鸣,使“我”感到了小虫子的永恒。而“我”,正在世上苦度最后的几十个春秋,面朝黄土,没有叫声。把人与动物的关系上升到互相关怀,互相牵挂,互相悲悯的哲学关系。

  他写《人畜共居的村庄》,把荒凉的村庄写得那么美好,那么富有诗意,那么深入肌肤和灵魂,虽然我觉得他把荒芜、边远的村庄写出了残酷的诗意,但我认为总比只有残酷好,“天麻麻亮人就出村劳动去了,人是一个一个走掉的,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谁也不清楚谁在为哪件事消磨着一生中的一日。他们是影子,把更深长的影子投在大地上,他们是人从那里回来的一个个肉身,是回来干活的。”(《黄沙梁》)刘亮程对村庄的观察,触摸是带着身心进行的,他不是村庄的旁观者,他是一滴水,浸入村庄的土地。

  刘亮程的散文极少用华丽的辞藻、生僻的字词。常见的文字经他的手一组合,就恰到好处地与他的村庄黄沙梁吻合了,他的文字就是黄沙梁长出的庄稼,比如:“天空落了一夜土,许多东西变得重起来,好睡眠是一根长绳子,能把黑夜完全捆住,我沿着那条布满阴影的村巷奔跑时,追赶我的只是一场漆黑的大风。”诗一样的语言,丰富、荒诞又合理的想象,使刘亮程的散文充满了诱惑和魔性。

  刘亮程的散文散发着纯正的乡土味,动物与昆虫都是大地上有灵性的生命,村民们愚昧也好,狡诈也罢,都透着善和悲悯的一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