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网友原创-正文
收割“泥土”中的文字
//www.workercn.cn 2015-02-17 14:41:53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更多

  农历新年将至,我们再一次拿起手中的笔和镜头,走到矿山深处与工友在一起迎接新年的钟声,为读者捧上热腾腾的新闻年货。

  采访、拍摄,修改文章、制作短片,每天与同事投入到忘我的工作状态中,全神贯注、乐此不疲。为什么在春节倒计时的新年气氛里,我们会选择穿戴厚重的下井装备,奔向千米井下?为什么在本该享受安逸的春节期间,我们会通宵达旦敲打着电脑键盘?因为奔向千米井下是为了那宝贵的新闻素材。因为通宵达旦敲打电脑键盘是为了那新鲜的新闻产物。

  业界早就有言,“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采写新闻,往往受制于调查采访所获得的信息。随着时代进步,虽然获取新闻线索有了更多的渠道,但“脚底板下出新闻”仍然是写出好稿的“不二法门”。实践一次次证明,不走到那崎岖的采煤面,怎么能看到矿工喊着号子战断层的震撼画面;坐在办公室电脑前搜肠刮肚,写不出矿山“娘子军”守护万家灯火的责任与担当;躺在文件堆里东拼西凑,听不到四代煤机手讲述矿山采煤工艺变迁的故事;泡在互联网上复制粘贴,不能真实记录党员干部在“赶考”路上的执着与坚韧……

  “脚下沾多少泥土,文字就接多少地气”,只有与矿工同坐一条板凳上,才能走进矿工内心世界;只有了解矿工生活状态,才能体会矿工冷暖诉求;只有感受矿工喜怒哀乐,才能知道矿工所想所盼。因此,我们要带着情感走进基层,从民生冷暖、民意笑谈中去结识我们的矿工、触摸我们的矿山。

  基层,是新闻故事最喜爱的土壤。想掌握新闻的第一手资料,就要深入基层抓“活鱼”,深入矿山采“百花”。

  就拿新春坚守岗位的题材来说,历年来写了一遍又一遍,有人说不会再写出新闻了,但我们坚信在平凡朴实的矿工身上一定可以捕捉到不一样的闪光点,于是我们走到不同的岗位进行采访。当看到忙碌在监控大屏前的调度员,不停地接听电话记录台账,一口气忙上4、5个小时自己却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当看到监控大屏上走向入井罐笼的检修队伍;当看到90后女孩打着手电筒巡视供电线路;当看到矿工冒着刺骨的寒风在50余米高的矸石山上奋战,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从而数易其稿,把感动用文字转化为另一种抒发方式,写出带着泥土味的文章、写出矿工认可的文章、写出让更多人喜闻乐见的文章,并带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共鸣。

  走在工业广场,聆听基层的回声,远眺耸立的井塔,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冬去春来、四季轮回的新春意蕴,也更好地收获了泥土的厚重。其实,那些最能拨动人们内心的文字恰恰就是最原汁原味质朴无华的,这些文字并不难以寻觅,它就生长在泥土之中,等待着我们去收割。(李方)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