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网友原创-正文
不该抹去的城市记忆
行者
//www.workercn.cn 2015-02-16 07:56:24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久远的记忆往往会变得模糊起来,甚至遗忘干净。但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借助某些承载物,又会突然变得清晰起来,重新恢复记忆。

  那是去年在巴黎,入住一家距离凯旋门一箭之遥的百年老店,看门面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及至进入房间,打开窗门,那熟悉的凹形合扇,上下连通的插销,狭窄却不失韵味的露台,让我一下子就想起小时候的家。那是将近半个世纪以前了,天津旧法租界的一栋法式建筑,我家的房子、门窗,乃至插销,与巴黎这家酒店几乎一模一样,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少年时代……

  巴黎的老房子依旧,样式、格局、装饰都保留了“原生态”,但内部设施却改造得完全现代化了,住在里面绝无任何不方便的感觉。天津呢?我家老房子命运如何?回国后,我专门跑到天津去寻找自己儿时的印记。

  离开天津20多年了,我特意借了一辆自行车,凭着记忆中的标志物,穿行在已经变得面目皆非的街巷中。找到了!那栋法式楼房居然还在,但却破败不堪,似乎几十年来没有任何修葺过的痕迹,看上去已经摇摇欲坠。里面住家几何,保留什么,不用看也可以想见。我想,如果不是它远离闹市,恐怕早已不复存在了。匆匆拍了几张照片,我又回到了繁华但却无趣的现实中。

  天津这些年变化很大,大到我这个曾经在那里住过20多年的“老天津卫”几乎找不到路的程度。变化是好事,说明社会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但变化不应该抹去一座城市的历史印记、文化积淀,和特有的地方韵味。如果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所有的城市都变成了同一个模式,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意思呢?

  我知道,天津还保留了“五大道”、海河两岸的“意大利风情区”以及“金融街”,那是在旧英租界、意租界的基础上修缮而成的。但若追根溯源,如果“五大道”当初不被诸多机关占据,或没有成为领导干部住宅,旧意租界当初没有许多公共设施,它们还能保存至今并且相对完好吗?很难说。

  我又想到了巴黎,想到了圣彼得堡,想到了许多不知名的欧美小镇……在那里,老建筑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允许随意拆除、改建,特别是外观,那是历史风貌,刻着几代人的印记。当然,经过批准,内部可以改造,以适应现代生活。例如,你在欧美许多城市的老建筑里,可以看到非规格的、大小不一的电梯,那都是根据原有建筑的有限空间特别设计安装的。为了不破坏原有格局、风貌,巴黎的所有新建筑,包括最现代化、最豪华、超前的建筑,都不在老城区,巴黎之外还有一个“新巴黎”。

  话题回到北京。我在北京生活的岁月超过天津,半个世纪以来,北京的变化可谓全国所有城市之最,但同时,老北京韵味的流失恐怕也是全国之最——我指的不是故宫、天坛、颐和园之类,而是那蕴藏、浸透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风气、风情、风俗……因为,承载它们的城墙没了,城楼没了,胡同少了,四合院与百姓无关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使是那“修复”的前门大街、永定门楼,也缺失了历史的文化之魂了。

  留住人们的记忆,就是留住民族文化历史,留住我们的根。记忆需要承载,请先留住历史建筑,哪怕只是几座老房子。

  或曰:许多老建筑年代久远,已经破损,没有保存价值了。试问:同样的房子,甚至可能更老,为什么在欧美就很好呢?何况,他们的历史远不如我们更古老。我们有什么理由抹去历史的记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