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读书频道网友原创-正文
陋室观复:无法摆脱的枷锁
欧阳
//www.workercn.cn 2015-02-02 07:51:07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记得有个故事,说是无神论圣手和有神论盟主都决意一统江湖,于是带着馒头和咸菜聚首山谷之溪,一决雌雄。其间的过程是不是吐沫涌流、汇溪成河就不知道了,故事的结局是两个人角色互换:有神论大师割袍组织,无神论首长献身神龛。这是很多年前的记忆了,已经不太清楚当初布道者要以此说明什么道理,也许是要举证辩证法之类的学问,诸如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之类,或者是真理与谬误距离不过咫尺,很容易相互转化什么的,现在想起来也还是稀里糊涂的事。

  认知“世界之外”的问题可能就像维特根斯坦想的那样,真的是无甚可说。一个相信万能上帝存在的人,必然会遇到无法摆脱的悖论:万能的上帝能否创造一个自己举不起来的巨石?无神论者在思辨的末端也会遭遇类似的困局,逻辑的推演固然可以走很远,末了也会碰到无法触及的领域,比如膨胀的宇宙有开始吗?如果有,开始之前呢,再往前……看样子是走入了循环,问题是循环之外又该是什么样的东东呢?有神、无神是终极问题,关涉无限的想象,更像是抽象的游戏,要用有语义符号限定的概念来解说清楚很困难。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不同的人可以找到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我指认的世界存在。这不难解读,问题是在一般认识里,顶级好手无不有精深的学识和坚定的信念,少了荤腥,馒头咸菜断不至于使他们像街肆之徒那样,轻易地就改变信仰,奇怪的立场转换何以会发生呢?

  设想一下,辩论各方或许都处于特定环境,比如说无神论者,在塑型的过程中,其关于世界的所有认知一定会立足于无神论的前提,在有神论丝毫不显现的维度中,关于世界,他或她没有神的概念,当然就不会从神的角度找原因,而是用另外的参照(如自然现象)来解释。那些定型宗教没有介入的原始部落就是如此,“鬼”这样的多神教概念是后人解释原始人思维引入的,“狼孩”永远也学不会人类的语言。在有神论围城中的众生,情形也大致如此,凡事必然依据神的理念来看待和解释。

  实际上如果没有威权方面的考量,仅从单纯认知的角度看,面对无限的领域,无论学富多少车,扛着小脑袋的人都是柏拉图山洞中没窥见过外面世界的囚徒,坚定地相信跳动的火光映射在洞壁上的影子是不依赖于火光的真实存在。当旧的信念遭遇悖论,或者发现另外还有一个自我解释的系统之后,保有的、未经批判的体系很容易破碎,加之顶级好手必须有的好奇心,探入另外的阵营就不难想象了,一个真正的真理探寻者是不会拒斥新世界的。

  理论的演绎总给人貌似圆满的逻辑,如若我们初始就局限于某个特定文化环境中,其实是逃不脱枷锁困宥的,从前科学家也拒绝承认科学本身是不完备系统,留下很多劣迹。好在科学有客观对象,终于可以摆脱主观意向的影响,涉及人自身的理论学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很多时候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聪明的人会被愚昧的文化扭曲,弱智者会相信自己是天才。我搞不清帝王之家的详情,但有时候会想到勤劳的崇祯陛下,打小就一堆利益追逐者恭维着,末了不仅失去对人、对时局的判断能力,而且还堕入永远正确的“天堂”,步入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境地,要不上吊都难。

  万能的神尚且解决不了创造一块自己举不动的石头问题,人这个智力有限的家伙还多了情感、心态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所谓思想、认知的完备根本指望不上。神是否在本质上是神的问题,当玩偶一样的人试图用有限的心智去辨析他在不在的时候,其实已经给自己套上了枷锁,有神、无神的立场转换不是因为神或者非神,而是因为人,是因为永远无法摆脱认识缺陷的人。崇祯陛下那般自认完全正确的宿命自然悲哀,更悲壮的是当下众多的家长不仅幻想自己的正确性,还妄想塑造出不犯错的后来者,瞬息不停地在思想上、行动上阻断那些试错的冲动。

  老实说,与其疯狂地认为可以把握终极世界,不如谦逊地认同深陷永远无法摆脱的枷锁,关于神的“敌我”抗争,我就更愿意相信盟主和圣手有相同的视界,从这个角度出发,比起有关立场转换的正确与否,“敌人”的存在也许更重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新新向荣

    专题分为居住生活、教育发展、绿色生态、社保医疗、民生消费、前沿科技、交通出行、工作职场八个方面,全面梳理2017民生领域的新政策、新变化、新风尚。 【详细】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详细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