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大地改革潮》: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的辽宁

     80年代,辽沈大地兴起一片改革潮。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当年的改革措施有的也许只是“小菜一碟”,但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些初级的改革探索,就不会有今天改革的全面深化。

    本书收录了李长春同志1982年12月至1990年7月在辽沈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章、批示、书信等文稿124篇,照片143幅。在收入本书时,李长春同志逐篇作了修改审定,并专程赴辽宁召开本书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和曾经共同奋战的老同事老朋友的意见,对本书作了进一步充实完善。
    《辽沈大地改革潮》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其中的许多思路、作法和经验,对于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振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人民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长春  

      人民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长春,1944年2月生,辽宁大连人,1965年9月入党,1966年9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工程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内容概览
    20世纪80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披荆斩棘、“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而辽沈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李长春同志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根据辽沈大地的实际情况,努力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探索,辽沈大地兴起的改革开放热潮为全国创造了可资借鉴的新鲜经验。

  本书选用的讲话、谈话、文章、批示、书信和照片等,真实记录了辽沈大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峥嵘岁月,全面反映了当时干部群众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在收入本书时,李长春同志逐篇作了修改审定,并专程赴辽宁召开本书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和曾经共同奋战的老同事老朋友的意见,对本书作了进一步充实完善。

出版人推介
改革举措
   
 
 
树立改革开放新观念

  在历史发展中,越一个或几个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不乏其例。我国已跳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不能跳越商品经济阶段。这是破除以指令性计划的产品经济,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根本依据。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辽宁国有企业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铁饭碗"、"大锅饭"的弊端日益凸显。1986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正式宣告破产,成为我国第一 家公有制企业实施破产的企业。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面对如何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现实问题,1983年9月,经李长春同志提议,沈阳市在全国率先设立市长公开电话,直接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解决群众一些具体困难。

   
 
 
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城市为重点加快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思路,从1983年开始,沈阳市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涉及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价格体系改革、流通体制改革等。

 
改革与开放相结合

  辽宁有两千多公里的海岸线,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 础和众多的科研机构,具有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辽东 半岛外向型经济,成为20世纪80年代辽宁全省经济工作的“牛 鼻子”。

 
干部队伍建设

  李长春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坚决抵制各种新的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在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方面经受考验。体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的干部为深化改革提供了保障。

中国经济新常态 经济学百年 大国治理 互联网金融革命 江河水
《21世纪资本论》
《十八大后经济改革与转型》
《改革热点面对面》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直面大转型时代》
《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书系》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